0 7 3 1 - 8 5 1 3 3 7 3 8
周一至周五9:00-17:30

新闻中心>>

细化落地政策  扩展受益人群 学生营养改善:为了每个孩子的阳光起点

2019/8/8 9:43:29
来源:中国食品报

   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、国家的未来,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、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。学生时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,因其正处于体格和智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,个体的行为、生活方式也在此时期发展和形成。可以说,这一时期不仅会影响孩子当下的健康情况,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。

  近年来,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,学龄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。特别是《国民营养计划》中,把学龄儿童当作重点人群进行营养干预,通过学生营养改善行动来达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。从长远来说,对我国的整体人才素质建设和人力资本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
“硬件”基本达标,“软件”仍显不足

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表示,虽然近些年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让学生的身高、体重、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,但城乡差异依然明显,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仍落后于城市学生。农村学龄儿童仍存在营养不良、微量营养素缺乏,如缺铁性贫血,钙、锌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问题;城市学龄儿童因肥胖引发的慢性病也已经出现,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面临双重挑战。

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张倩介绍,截至2018年12月,全国29个省(京、津、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)的1642个县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。其中,726个县开展了国家试点,916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。“目前,学生平均身高均高于原有水平,平均身高增长速度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长速度快,生长迟缓率和贫血率也有明显下降。近年来,国家投入300亿元用于建设农村学校食堂,‘硬件’条件已经基本稳定,学生营养改善成效显著。但‘软件’条件,包括营养人才的配备、素养水平等仍显不足,与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。此外,我们在意识方面还有待增强,目前仅能做到让学生吃饱,把国家的钱有效地花出去,但营养均衡仍有待改善,营养配餐、配套营养宣传教育还有提升空间。”张倩说。

  2011年,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;2014年起,把每人每天3元的补助提升到4元。此前网络上曾有人认为按照目前的物价来说补助仍显不足。张倩解释说,营养膳食补助并不是免费午餐。“养孩子应该是各方共同承担责任,国家、地方政府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学生吃好。”马冠生补充说,实际上国外也不是为所有的贫困家庭都提供免费午餐,而是根据家庭收入来决定。低收入的家庭达到了相关标准,就可以享受减免的待遇。“我们还需要制定更细化的标准,针对不同收入家庭经济状况,明确享受全免、半免或不免的标准。”

  马冠生还提出,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只针对贫困连片地区,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尽管情况类似,但还没有享受到该项国家政策。下一步,有关部门还需考虑如何扩展该计划,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这项惠民政策。

  张倩表示,除了农村学生营养问题备受关注外,城市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也将成为重点关注对象。据悉,2015年,受原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委托,营养与健康所开展了“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干预策略研究”项目。项目提出,改善我国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,首先要获得政策性支持,其次还应开展膳食管理、促进身体活动和营养教育。截至目前,“营养校园”项目的试点已经增加到11个县区,通过开展营养宣传教育、均衡膳食指导,促进学生身体活动,创造营养健康氛围,改善城市儿童营养健康水平。

  此外,今年中央3部委发文,自4月1日起,中小学、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、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,确有需要设置的,应当依法取得许可,并避免售卖高盐、高糖及高脂食品。对此,张倩认为,对于学龄儿童来说,创造一个健康的氛围很重要,包括加强对部分视频广告内容及播出时间的管理,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的管理也是创造健康氛围的途径,有利于学生营养改善行动的实施。

  尽快开展食育,推动营养立法

 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系统中,学校更加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对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,但在马冠生看来,通过食育可以让学生们认识食物,增长食物与营养的相关知识。同时,食育是一种综合教育,包括饮食文化、饮食礼仪、环境保护、认识食物、节约食物等。马冠生提出,应该尽快在学校开展食育,把食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。

  张倩解释说:“学校有很强的密集性,而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,有利于食育的开展。目前我国开展食育,应该重点从小学生做起,因为小学生正好处在养成习惯的时期,到初中再纠正学生的饮食习惯难度相对较大。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也进行了许多努力,一方面对基层疾控中心或教育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营养培训,另一方面也对老师进行专业授课,并编写了多部营养教材,全力支援食育的开展。

  家长对学生的饮食行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,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非常大。马冠生提出,除了对学生开展营养教育之外,还可以组织对家长的营养培训,比如家长营养课堂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也开展了“小手拉大手”行动,通过学校辐射家庭,提高大众整体营养和健康素养水平。


  近期,北京市卫健委出台的《北京市中小学校健康食堂标准》提出,学校食堂应配备至少1名专(兼)职营养专业人员。学校食堂营养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,但我国目前营养人才严重匮乏。为了减轻基层人员压力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开发了“学生电子营养师”膳食分析软件,指导学校完成营养配餐。只要输入食谱,软件就可以根据现行学生营养标准分析该配餐是否达标并提出建议。该软件可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教育部官网下载,张倩也呼吁各基层学校餐饮负责人善用软件,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配餐。

  中国营养学会制作的《学龄儿童膳食指南》中提到,学龄儿童每人每天要饮用300毫升奶制品。但调研后发现,无论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学生都很难达标。我国从多年前就开始推广饮用牛奶,市场上现存的奶制品品种丰富,但是我国整体奶制品的消费量却并不高。这既与全社会对奶制品的认识有关,也与奶制品价格相对较高有关。牛奶营养比较全面,含钙、蛋白质等都比较丰富,对于生长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营养补充食品。对于农村学生来说,推广学生奶至关重要。

  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过程中,也在逐步推进奶制品的消费,但目前学生奶跟午餐的推广是分割开的。张倩说:“最初许多地方用加餐的形式推广学生奶,当加餐逐渐转化成正餐后,问题就逐渐转化成如何把牛奶引入正餐中。”对此,马冠生建议,在营养补助计划的推广中,应把配餐和学生奶推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而不是当成两件事。“城市学生家庭能支付得起奶制品消费,因此在城市当中,更多的应该是倡导宣传普及知识,促进城市学生的奶制品消费;对于农村地区来说,更多的应该是去推广,比如以部分班级为试点,在营养改善计划中添加奶制品补充,这都是值得探讨的。”

  《国民营养计划》实施两年多来,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还有许多部分有待完善。张倩认为,《国民营养计划》是一个宏观政策,需要一些具体的措施去促进政策的落地,比如针对城市儿童超重肥胖或针对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等的具体措施。有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,也需要因地制宜或根据时代发展而进行适当的调整。各个地方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和问题,具体落实经费。“《国民营养计划》的真正落地还需要时间,但至少全社会已经开始有这个意识去做这件事。”张倩说,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以及许多业内专家、行业人士都在大力推进营养立法,但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。马冠生也表示,“方方面面都应来呼吁进一步促进营养立法这项工作,做到责、权、利明确,全国上下都把营养当成重要的事去抓。”


评论(0)
我来说一说